|
有家電分析人士指出,應該謹慎看待國家新政給予家電企業帶來的利好,對于那些中小企業以及外資企業來說,并不意味著可以刺激更多的消費需求,最大的受益者應當是每個行業的龍頭企業。
早在國務院決定給予節能家電相應的補貼政策出臺前夕,小天鵝、海信電器、華帝股份、三花股份等家電類股票便提前啟動,開始了一輪上漲行情!吨袊髽I報》記者注意到,在去年底隨著空調的節能惠民政策到期退出后,便一直有消息稱國家將推出新版的節能家電補貼政策,惠及產品更廣泛、補貼力度更大。
日前,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的《國家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十二五”規劃》明確:將拿出363億元中央財政用于節能補貼,其中家電產業占比超過七成。265億元的巨額補貼將用于啟動推廣符合節能標準的空調、平板電視、電冰箱、洗衣機和熱水器,推廣期限暫定一年。同時,還將實施能效“領跑者”制度,以擴大內需、推動節能減排。
多位家電企業人士在接受《中國企業報》記者的電話采訪中均表示,“非常高興看到政府出臺針對節能家電的補貼政策,這將會在今年刺激并推動節能產品的消費需求,無疑是給正處在寒冬中的家電產業點燃了一把火”。不過,亦有家電分析人士指出,“應該謹慎看待國家新政給予家電企業帶來的利好,對于那些中小企業以及外資企業來說,并不意味著可以刺激更多的消費需求,最大的受益者應當是每個行業的龍頭企業。”
寒冬中的一把火:
刺激作用有限
今年以來,我國家電產業所遭遇的“寒冬”,不是一般的冷。中怡康日前發布的市場監測數據顯示:2012年一季度我國家電市場規模僅為2631億元,同比下降10.1%。從產品品類來看,黑電市場規模為334億元,同比下降24.6%;白電市場規模為472億元,同比下降21.5%;小家電市場規模399億元,同比下降5.2%;手機和電腦則勉強維持持平的格局。
市場的這種表現,在家電觀察家于清教(博客,微博)看來,“非常正常,這種低迷的格局還將會持續2—3年,短期來看中國家電產業出現大幅度增長的可能性已經沒有,節能家電補貼政策的推出只能是在短期內阻止這種下滑勢頭,并不能帶來大幅度增長”。
在經過3年多的規;掷m擴張后,我國家電業除了要面臨全球經濟環境惡化、國內宏觀政策調控帶來的外部環境惡化外,還要面臨前幾年“家電下鄉、以舊換新、節能惠民”政策帶來的消費需求過度透支等壓力。
就在今年“五一”期間,在家電企業“輪番低價”、“促銷提前啟動推遲結束”背景下,液晶電視、冰箱、洗衣機、空調四大主要家電產品仍出現了下滑,其中原本是空調、冰箱銷售旺季的“五一”黃金周,這兩類產品仍出現高達13.5%、6.4%的下滑。這從一個側面折射出,單靠一項政策來推動整個家電市場需求復蘇顯然是不可能的。
有家電企業人士提醒,“在節能政策推出的同時,還應該看到國家宏觀調控手段并未放松,房地產等與家電密切相關的市場還處在谷底。這意味著,政策刺激的仍將是來自市場的剛性需求,比如城市的更新換代、農村的新增需求”。
不過,《中國企業報》記者在采訪中感受到,節能補貼政策還是給家電產業的從業者們帶來新的信心。一位區域家電連鎖商透露,“盡管補貼政策實施細節還沒有頒布,但借鑒此前節能補貼直接補給制造商所帶來的造假騙補情況嚴重,新版的政策應該是直接補貼消費者,這意味著我們將會獲得更大的利好”。此前,有消息稱,新的節能補貼政策會借鑒北京市曾推出的節能家電補貼的方式,直接通過在家電銷售環節補貼給消費者。
政策效應兩極分化:
本土龍頭受益
當前,國家發改委和財政部正在就“節能家電補貼”制定新的實施細則,這一政策從推出并實施最快也要到6月中旬左右。這意味著,短期來看,國內市場上的家電企業必須要依靠“技術升級產品換代”來刺激剛性需求。
中怡康市場研究總監彭煜指出,“我國家電業是發展比較成熟的行業,改革開放30多年來,城市擁有率非常高,這對于當前正處在寒冬中的家電企業而言,可以通過產業升級、更新換代,保持一定的增長基數”。
推動產業升級無疑成為當前推動市場增長的唯一有效手段。不過,《中國企業報》記者還注意到,由于國務院在明確對五大類家電給予節能補貼外,還特別強調將推動實施能效“領跑者”制度。對此,于清教認為,“可以看出,今年國家在給予五大類節能家電同時補貼,考慮到全面惠及的行業影響力之外,還涉及能效領跑者制度給予高能效產品更多的補貼資金,這顯然是為了推動企業在節能上的技術創新和產品升級”。
如此一來,各個家電產品領域的龍頭企業無疑將成為節能補貼的最大受益者。像彩電業的長虹、海信、TCL,空調領域的美的、格力、海爾、奧克斯,冰箱領域的海爾、美的,洗衣機領域的海爾、小天鵝,熱水器領域的四季沐歌、萬和、萬家樂等,由于此前一直積極推動技術創新推動產品的節能環保綠色升級,并且擁有足夠的資源和實力來推動企業在高能效領航產品上的研發。
不只是技術創新能力強,讓行業龍頭企業在這一輪的節能家電補貼政策中成為大贏家的還有渠道。市場分析人士還指出,“由于大企業的市場營銷網絡較為全面,一旦這一輪政策直接補貼消費者,意味著無論是在蘇寧電器、五星電器、武漢工貿等線下渠道,還是在京東商城、淘寶天貓、蘇寧易購等線上渠道,都是大企業的優勢更為明顯。很多中小企業迫于營銷資金壓力很難與大渠道、大連鎖達成合作。這也會進一步拉大中小企業之間的市場份額差”。
顯然,政策帶來的市場兩極分化不只是體現在大小企業之間,包括中外企業之間分化也同樣存在。中怡康統計數據顯示:受一二級市場需求嚴重低迷的影響,2012年一季度外資品牌的境況要比中國品牌更為艱難。以液晶電視市場為例,一季度三星、夏普等外資品牌的零售量同比下降32.2%,比整體液晶市場的降幅高出約9%。
盡管還有家電企業人士擔憂,“新的節能補貼會讓一些中小企業的技術升級步伐出現滯后的情況,而將精力全面投入到節能補貼政策的獲取”。不過,對于一項旨在刺激消費需求的政策,還是給寒冬中的中國家電業吹來了一股暖流。
中怡康預計,2012年中國家電市場銷售總額有望逼近13000億元,在經歷了爆炸性增長之后回歸常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