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行業最樂觀今年下半年變好,最悲觀明年下半年變好。”面對投資者關于產業周期等問題,通威集團董事會主席劉漢元在5月20日的年度股東大會上如是判斷。
2023年來,在階段性產能過剩背景下,光伏產業鏈價格步入下行通道,目前多晶硅的成交均價已跌穿市場上所有硅料廠商的現金成本價,光伏企業大多已經面臨虧損態勢。
虧損當前,市場上落后的產能將會被淘汰,市場競爭格局將進一步重構,市場悲觀情緒濃厚。對此,劉漢元堅定地說道:“如果以生豬行業類比,目前中國光伏所處的階段相當于‘中國有6億頭豬的需求量,只有6000萬頭豬的產量’的時候。”其言外之意在于,長遠來看,市場只是階段性過剩。
“沖高就一定有回落,回落就有個夯實的過程,未來成長空間依舊廣闊。”劉漢元表示。
產業鏈價格已跌穿行業廠商成本,但公司仍然具有充足信心
自去年以來,光伏產業鏈價格持續下跌,大部分都已跌破成本價,整個光伏產業鏈已經到了比拼成本、技術、現金流等競爭力的階段,成本高企和技術落后的產能將加速出清。
以多晶硅為例,據硅業分會5月15日數據,n型棒狀硅成交價格區間為4.10-4.50萬元/噸,成交均價為4.30萬元/噸,環比下降5.08%。p型致密料成交價格區間為3.40-3.90萬元/噸,成交均價為3.73萬元/噸,環比下降4.36%。n/p棒狀硅價差為0.44萬元/噸。n型顆粒硅成交價格區間為3.70-3.90萬元/噸,成交均價為3.75萬元/噸,環比下降6.25%。
在這樣的市場背景下,通威是否會采取“停產檢修”等方式減少市場供應?擴產的產能投放節奏會是怎樣的?
對此,劉漢元回應稱,“光伏行業具有10倍以上的成長空間,當前所謂的過剩并不影響行業長期發展。但從階段性來說,沖高一定會追來回落,回落一定有個夯實的過程,但只要行業空間與市場在,公司又在行業里面環環都處于領先,通威一定會在行業占有一席之地。”
當前,光伏產業鏈階段性價格偏低,有一些企業可能到虧現金成本的程度,“通威也在思考用什么樣的方式合理應對。”
值得一提的是,在通威股份自主研發的“永祥法”的加持下(第八代“永祥法”高純晶硅產品純度可達到99.9999999%以上),市場溢價率比較高,即便當前市場低谷時期,通威股份旗下的多晶硅產品在市場上溢價1000-3000元/噸。時間拉長來看,公司多晶硅產品也是長期比市場價平均高出1000-3000元/噸,在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下具有比較優勢。
通威副董事長嚴虎也表示:“通威會在嚴格控制資產負債結構前提下,按時完成已規劃的各個投資項目建設,甚至在技術突破的前提下進一步加大投資。當前公司的技術路線布局也已基本完整,后續競爭就是看誰的綜合風險管控能力更強,誰的現金流能力更強。通威股份有信心成為行業最優秀的公司。”
(關鍵字:光伏)